日晷的奥妙


『圭表』之后,以太阳投影和方位时计的著名仪器装置还有『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也称为『晷仪』,它是通过观测日影而计时的仪器,计时原理在于把日影投射到圆形刻度盘上,刻度盘划分为12个区间,以此确定一天12个时辰。日晷是中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相对于圭表来说,日晷的机构已经复杂多呢,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真正的仪器。日晷的发明不会晚于西方,它发展到清代不仅可以用作时计,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


日晷通常有指针和刻度盘组成。指针叫过『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刻度盘叫过『晷面』。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于是,随着太阳方位的移动,同步运行的晷针的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字盘,以此来显示时刻。



中国唐代以前制造的日晷还不能精确地计时,因为平行于地面上的晷面无法均匀睇反映出太阳周日视运动。到了唐代,出现了赤道式日晷,这种日晷的晷针不仅垂直于晷面,而且横穿日晷的中心,晷面平行于天赤道且正反面都有相同的刻度,向北的一面用于春分至秋分这半年,而向南的一面则用于秋分至春分这半年。因为晷影在晷面上的方位角和时角相等,所以晷影所指时间为等分刻度形式。赤道式日晷在宋代以后流传相当广泛,后经阿拉伯人或犹太人将其传入西方,17世纪时期赤道式日晷曾经一度风行于欧洲。


评论
© BONG钟店 | Powered by LOFTER